本网讯(通讯员 魏晨 张晓红)如何扭转新生对大学体育课的“副科”偏见?如何将“要我练”的被动转化为“我要练”的内驱力?近日,在我校面向2025级新生的体育基础必修课《24式简化太极拳》的公开课上,体育课部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。
11月3日上午10:30,学院特邀体育课部郭红莲教授,在田径场上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体育基础课——《24式简化太极拳》。本院无课教师到场进行了观摩学习。
郭红莲老师是我院优秀教师,深受学生喜爱。在本次观摩课上,郭老师紧扣教学目标,精心设计教学环节,通过细致的分解示范、精准的要领讲解和积极的互动引导,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,沉浸式体验太极拳的魅力,充分展现了其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功底。
据悉,本次公开课是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又一次成功探索。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创新教学模式,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,最终将体育锻炼内化为一种终身习惯与能力,为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郭红莲老师心得体会:本次公开课授课学生为25级新生,他们普遍存在体育基础偏弱、锻炼积极性不高的问题,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,我在课堂上采用了“导、学、练、展、评”五步教学法的创新实践。

以“导”促学,激发内在动力:在课程伊始,我邀请学生分享参与三周健康校园跑后的身心变化。来自同龄人的真实体验,让“锻炼有益健康”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感受,这样能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价值,从源头明确“为何而学”。
以“学”为主,强化学生主体:课程构建了“课前自学+课中集体跟学+小组互学”的立体学习网络。使得我们老师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,引导学生独立思考、协作探究,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,既掌握了技能,又增进了友谊。
以“练”为径,体验运动乐趣:在课堂中我让学生通过个人自主练习、集体跟练和小组合作学练等多种形式,让学生在外练筋骨、内调气息的过程中,切身感受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。
以“展”为台,提升综合素养:我认为展示环节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,它不仅是学习成果的检验,更是学生挑战自我、输出所学的重要平台。同学们在展示中巩固技术、锻炼心态,实现从“学会”到“会展示”的跨越。
以“评”反思,培养学习习惯:在课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。通过复盘分析,学生既强化了技术要领,又锻炼了表达能力,培养了善于总结、持续改进的学习习惯。(审稿 朱红军)
